嘉義景點 | 東石白水湖 蚵學家 養蚵人家一日體驗 深度旅行!

 

都市生活的緊繃與快節奏,讓許多人反而開始嚮往起農漁村的簡單生活,但其實相較於都市裡的分工明確,台灣鄉村人口不斷外移,讓留下來和走不掉的人只能順應著自然生存,而現在當地農漁民決定為產業轉型努力,注入一點觀光的力量,也讓我們這些都市人有了體驗農漁村的機會。

 

東石本身就是台灣著名的產蚵/產牡蠣地區,蚵學家在東石白水湖,本身是養蚵人家,現在也為遊客導覽養蚵與生態,鄉下的地址真不是都市人能理解的,不過有導航就能輕鬆解決,大路後還要彎進小巷弄一小段,注意下面這個標誌即可。

 

 

過往我們所接觸到的最產地,大概就是漁港或澎湖鮮蚵吃到飽,像是海洋牧場之類的地方,這次來蚵學家我最意外的是現場沒有一點腥臭味,環境乾淨到讓人感嘆原來這才是真正產地的味道啊~以前還總說漁港的味道是新鮮的海味呢。

 

 

 

蚵仔的生態解說

 

來到這的第一課就是了解蚵的生態,嘉義地區沒有工業工廠、工作機會也少,所以人口外流的非常嚴重,以本島來說人口最少的是台東、其次就是嘉義,人少到難以發展其他產業,也難以對環境造成汙染。

 

蚵仔的一生從蚵苗開始,而讓蚵苗附著在蚵殼上的前置工作就是蚵殼鑽孔、串蚵殼。

 

 

蚵苗長這樣,像是縮小版的鬥魚。

 

蚵在海中能自然繁衍,所以並不需要特意種苗,只要為牠們建立附著點即可。

 

蚵的生殖腺飽滿後,受外界的影響刺激下就會開始排卵放精、在海中約1小時變成受精卵,有約2~3週的時間在海上漂流,若超過時間沒有附著到蚵殼或石頭上,受精卵就會死掉不會繼續生長;串蚵殼只是替蚵仔們製造附著點,小蚵仔們之後會長出自己的殼,一個蚵殼也不一定只附著一個蚵苗!

 

下圖這個蚵殼就附著了好幾隻。

 

 

養蚵-鑽孔

 

採收後的蚵仔,養蚵人家會留下比較漂亮的殼,用特製的鑽孔器具打洞後串起,做為下一批蚵仔新家。

 

 

養蚵-串蚵

 

使用能在海水中長時間浸泡不易損壞的塑膠繩將蚵殼串起,10個一串,包含前面的鑽孔,一串的工錢是$30元。

 

鑽孔與串蚵都不難,應該幼稚園的小朋友都能嘗試,主人家姐姐解說時帶著感嘆,因為這裡除了人口外流的問題,高齡化的問題也嚴重,所以留下的自然也是老人家能負荷的工作。

 

 

養蚵-剖蚵

 

我最期待的重頭戲便是剖蚵,姐姐也說這是技術活,一般時後還是直接烤烤蚵就自己打開了,來這邊就是體驗體驗~

 

 

使用剖蚵刀找到開口插進去後稍微轉開蚵殼,和蛤蜊不同的是牡蠣上下殼都有貝柱連接,要先小心分離其中一邊的貝柱後才能把殼拔開,不然就會得到殘破不堪的蚵仔。

 

 

下面這張可以看到貝柱分離後蚵仔還是很完整。

 

 

把另一邊的貝柱也割開後就能取下整顆蚵仔了。

 

 

上面有說到一個蚵殼不一定只附著一隻蚵苗,像這個就是有兩個所以黏在一起了,多的話有時會有三隻或更多也有可能。

 

 

外行人體驗,主人家怕我們受傷所以附上了手套,把突起面朝下用手掌抓好,才不會出力時滑掉戳傷手。

 

 

找到開口不是簡單的事,想要剖出美麗完整的蚵更是不容易,我剖的這個貝柱邊邊就有點受傷啦~

 

 

12月時來的,冬天的蚵已經消瘦許多,主人家說最肥美是在夏天時,蚵仔吃的肥肥的,肚子白白的地方會很大,不過有些人不敢吃太肥的蚵仔(例如我老公),那冬天的蚵仔就會比較適合。

 

所以若想來嘉義吃蚵、體驗養蚵生活,最好避掉颱風後之類這些牡蠣會變瘦的時後,當然出發前先打電話問問主人家蚵蚵們的狀況是最準的。

 

 

吃蚵

 

辛苦的工作完當然就要來享受一下勞動的成果–吃吃自己剖的蚵。

 

主人家說洗蚵不需要加什麼太白粉,在水盆中反覆淘洗,碎蚵殼和雜質就會沉在盆底,重複個2、3次就能把蚵洗的很乾淨了。

 

 

煮一味養蚵人家口味的蚵仔麵線

 

  • 水煮開放入麵線
  • 水要再次滾開時再加入蚵仔
  • 倒香油、加入蔥頭酥、蔥花、鹽調味
  • 開動

 

 

現煮的蚵仔麵線就是超誘人。

 

 

12月的嘉義海邊,海風陣陣覺得有點冷,蚵仔麵線配上熱熱的香蘭茶,全身都暖了起來;香蘭茶在台灣比較少人喝,喝起來有點芋頭或蓮花的香氣,很特別的味道。

 

 

白水湖壽島

 

相較於養蚵產業,觀光客比較熟知的也許是壽島的摩西分海與夕陽,行程關係我們只能看到退潮時露出的橋樑,漲潮時下圖前方的道路就會被淹過消失,時間許可的人可以在這享受潮汐變化,和看看壽島的美麗夕陽。

 

 

不過蚵學家帶我們來這是想讓我們看看剛剛生態教學時介紹的兩種養蚵方式-浮棚式和平掛式。

 

浮棚式

 

海上漂著的一塊塊保麗龍下都是蚵串,浮棚式的蚵仔一天24小時都泡在海水裡,蚵仔本身就是以海中的浮游生物為食,所以浮棚式的養蚵方式等於讓蚵仔24小時吃著buffet,這種方式養出來的蚵仔會比較大顆、比較肥美,而且大概5~6個月就可以採收。

 

 

 

平掛式

 

平掛式的蚵仔,在退潮時間是露出水面的,所以會有段時間沒有在進食,與浮棚式的相比自然就長的比較小顆,養預期也拉到9個月~1年,優點是肉質會相較於浮棚式的扎實、味道也更濃郁。

 

 

 

石頭蚵

 

蚵仔在海中排卵放精後會直接在海中變成受精卵,只要找到地方附著就能繼續長大成蚵苗、蚵仔,除了蚵農設置的蚵殼,海邊的石頭也是蚵苗很好的附著點,壽島岸邊的石頭就掛滿了石頭蚵。

 

蚵學家的姐姐隨手一開就是一顆。

 

 

岸邊堆了滿滿的蚵殼,走起路來要小心,摔倒的話很容易被割傷。

 

 

海邊每一串飽含著蚵農們的心血的蚵串、嘉義乾淨的空氣和天空自然渲染的漸層,當地人大概想不到他們從小看到大的風景,竟然能如此輕易的就療癒了都市人的心。

 

 

很久以前這裡並不是以養蚵維生,還未養蚵前這裡是曬鹽的鹽田,土地都是鹽地,所以也不適合種植作物,好奇的問了為什麼下面魚塭有像房子的東西,蚵學家姐姐說,這裡地層下陷的很嚴重,那些房子所在的地方以前都曾是地面,現在只要一漲潮就會淹到。

 

 

結束了半天的行程,不知道是不是講解的夠仔細,養蚵似乎不是太深奧的事,因為辛苦的都是努力不了的事,例如你控制不了東北季風、阻止不了颱風,當中秋節抱怨著今年的蚵仔好小的時候,蚵農卻也心疼著旺季被多變的氣候給攪局了。

 

深度旅行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生活的土地,疫情攪亂了出國計畫,那多出來的時間,不如就用來多看看自己的家鄉吧。

 

 

雖然蚵學家也很想為更多遊客介紹當地的養蚵產業,但畢竟照顧蚵仔也需要時間和人力,所以都是採預約制的,蚵學家姐姐是說他們主要接待團體旅客,大約一梯次15人左右才接受預約,至於想要體驗什麼樣的內容都可以跟姐姐討論,費用當然也是取決於行程內容。

 

 

白水湖 蚵學家

地  址:614嘉義縣東石鄉掌潭村12鄰白水湖25-1號

營業時間:09:00~17:00

電  話:(05)345-1617

Google 導航:白水湖蚵學家

臉書粉專:白水湖蚵學家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